近日,,從國家留學基金委獲悉,我校李慶峰教授團隊(李慶峰,、王永佳等4人)憑借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前沿的科研課題,強有力的科研隊伍,,獲得中德合作科研項目(PPP項目)資助,。
中德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是由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共同設立,,是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重要國際合作項目,,經(jīng)過中德雙方共同組織專家評審,在全國眾多學科的科研團隊中選拔極為優(yōu)秀的予以資助,。該項目設立于2002年,,用于資助中德合作科研項目中科研人員互訪,從而加強中德兩國間的學術交流,。該項目將在未來兩年資助李慶峰教授團隊成員對德方訪問和合作,,每年一次,每次三個月,;同時此項目也將資助德方團隊成員(H. Stoecker,、J. Steinheimer等4人)未來兩年訪問我校,每年一次。雙方將就高能核反應中漲落和關聯(lián)等展開深入研究,。
德方團隊負責人H. Stoecker(中文譯H. 斯托克)是德國法蘭克福高等研究所(FIAS),、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的教授,歐洲物理學會會士,,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曾任法蘭克福大學副校長、GSI所長,,是法蘭克福國際研究生學院的創(chuàng)立者,、FAIR和FIAS的奠基者之一,同時他還是中國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的客座教授,;發(fā)表論文600多篇,200多篇會議邀請論文,,總引用數(shù)超過35000次,,H指數(shù)超過80,有十余種著作,,被翻譯成6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H. Stoecker教授與李慶峰教授有長達10余年的合作,李慶峰教授曾經(jīng)作為“洪堡學者”在FIAS從事4年多(2004-2008年)的相關研究,,雙方在中高能核反應領域有扎實的研究基礎,。
據(jù)悉,2016年全國共有13個科研團隊獲得此項資助,,包括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研究所和高校。理學院近年來在高層次人才引進,、高水平平臺建設,、國內(nèi)外項目獲得等方面不斷尋求突破,為學校的快速發(fā)展,、趕超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此次項目的獲得不僅實現(xiàn)了理學院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零的突破,也為我校國際合作開拓了新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