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期一周的“歡樂春節(jié)”中國文化大師班系列活動在阿塞拜疆國家地毯博物館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駐阿塞拜疆大使館,、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阿塞拜疆國家地毯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從剪紙,、武術(shù)、茶藝,、書法,、服飾等多個方面,通過工作坊,、展示,、講座和表演等豐富形式,讓當?shù)孛癖姼惺艿搅舜汗?jié)的歡樂氛圍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為中阿兩國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富有活力的橋梁,。
23日,,活動開幕式在地毯博物館一樓大廳舉行。中國駐阿塞拜疆大使郭敏,、阿國家地毯博物館館長馬梅德漢諾娃,、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拉菲克·阿巴索夫出席活動并發(fā)表致辭。開幕式現(xiàn)場,,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教師活潑歡騰的舞龍表演讓現(xiàn)場觀眾深入感受了中國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此外,孔院師生帶來的精彩文藝表演以及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活動,,也讓來賓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在24日的剪紙大師班活動中,,參與者們在濃濃的中國文化氛圍中體驗了以剪紙為主的手工制作的樂趣?;顒又?,孔院教師講解了剪紙的源起、文化內(nèi)蘊及制作技巧,,輔導小朋友們完成各自的剪紙創(chuàng)作,。此外,孔院老師還準備了中國結(jié),、紙藝燈籠,、拉花龍制作等手工制作體驗。
在25日的武術(shù)大師班活動中,,孔院老師講解了中國武術(shù)的本質(zhì),、當代武術(shù)種類、如何習武和內(nèi)外兼修等內(nèi)容,,并帶領(lǐng)大家練習了養(yǎng)生氣功八段錦,。來自阿塞拜疆詠春聯(lián)合會的武術(shù)學員帶來了精彩的武術(shù)表演,詠春聯(lián)合會的武術(shù)教練Rauf Aliyev向大家詳細講解示范了馬步,、弓步等簡單的武術(shù)動作,,還演示了少林功夫和詠春拳的招式套路。
25日,,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還舉辦了“龍行龘龘”中華才藝秀比賽,,以慶祝龍年到來,并為孔院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學習,、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24個精彩節(jié)目經(jīng)過激烈角逐,最終,阿塞拜疆語言大學翻譯系的新生王秀英(Aliyeva Fatima)榮膺冠軍,。
在26日的茶藝大師班活動中,,孔院老師向同學們講解了茶與中國文化、茶的來源與分類,、茶道與茶具等方面的知識,,展示了茶具和中國十大名茶,示范了溫具,、置茶,、沖泡、倒茶,、奉茶,、品茶等茶藝流程,還穿插講解了茶藝的禮儀和傳統(tǒng),。在品茶過程中,,孔院老師與同學們展開了問答互動,大家熱情參與,。最后,,孔院老師還邀請同學們上臺體驗,親手泡制出一杯杯香醇的茶水,。
在27日的書法大師班活動中,,孔院老師們介紹了中國書法的歷史與內(nèi)涵、傳統(tǒng)文房四寶,、握筆的正確姿勢,,以及楷隸行草篆五種書體的特點等,展示了對聯(lián)創(chuàng)作過程,。隨后,,指導同學們臨寫“福”“春”兩個字,。此外,,孔院老師還向參與者贈送了親筆書寫的書法賀卡和“福”字,,傳遞新年的溫馨祝福和文化之間的深厚友誼,。
在28日的中國服飾文化講座中,孔院老師介紹了中國歷代服飾的演變,、漢服與和服的區(qū)別,、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以及馬面裙。在與觀眾進行互動問答時,,孔院老師還向參與互動的觀眾贈送了精美的發(fā)簪,。隨后,,一場美不勝收的漢服秀為整個活動畫上了一道亮麗的句號。
整個活動過程中,,地毯博物館與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的通力合作,,以及中國元素與阿塞拜疆元素的交融互動,充分展現(xiàn)了文化平等交流,、互動與互鑒的精神,,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阿兩國之間的深厚友誼。地毯博物館館長在參加茶藝大師班活動時感謝孔院老師們的辛苦付出,,表示未來愿意與孔子學院繼續(xù)合作舉辦此類文化活動,。此外,地毯博物館為配合此次龍年“歡樂春節(jié)”系列活動,,特意從阿塞拜疆傳統(tǒng)地毯圖案中提取出“龍”圖案來開展“龍”毯手工制作活動,。“歡樂春節(jié)”活動期間,,“龍”毯手工制作以及“龍的傳說”皮影戲觀影活動每日都在地毯博物館舉行,。
此次系列活動開展一周以來,以其形式多樣和內(nèi)容豐富獲得了廣泛的關(guān)注,,吸引了包括阿塞拜疆中小學生、家長以及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當?shù)孛癖娫趦?nèi)的眾多參與者,,總?cè)藬?shù)超過一千五百人次,。活動受到了阿塞拜疆國家電視臺,、里海國際電視臺,、阿新社、阿塞拜疆文化臺,、中青報等多家國內(nèi)外主流媒體的采訪報道,,其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擴大。
在孔子學院二十歲生日之際,,為了使更多的阿塞拜疆民眾了解和喜愛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將更積極地走入社區(qū)、深入當?shù)孛癖?,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傳播和分享中國文化,為中阿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huán)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quán)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