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首屆“胡瑗卓越管理獎”評選結果揭曉,2個團隊和4人獲此殊榮,。教務處“教學質量與保障團隊”獲團隊一等獎,,理學院“創(chuàng)一流學科服務團隊”獲團隊二等獎,;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史平,、圖書館龔景興獲個人一等獎,人事處沈月娣,、理學院李慶峰獲個人二等獎,。
增強效能 激勵人才
“‘胡瑗卓越管理獎’的設立主要是為了激勵學校管理人員能夠更加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不斷的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營造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氛圍,,是學校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通過評獎,,一方面是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從而發(fā)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傳達了一個信號,,體現(xiàn)了學校對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毙|h委委員,、組織部長何小青表達了學校設管理獎的用意。
此次共有10個團隊及10人參與“胡瑗卓越管理獎”的評選,,經過了校評選委員會審核,、評議和票決,校內公示,,校黨委會議審定幾道程序,。評選過程中,由有關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代表、教授代表等25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堅持以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管理工作方面業(yè)績優(yōu)秀、做出突出貢獻為評選標準,,最終確定獲獎團隊和個人,。
“高校管理群體是高校內一支重要的人力資源隊伍。建立健全高校管理群體的激勵體制必將有效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プ吭焦芾愍劇脑O立,是對我校管理人員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也必將推動我校的管理創(chuàng)新,,提升管理效率?!眮碜陨鐣l(fā)展與管理學院的張永梅博士如是說,。
黨委、校長辦公室年輕干部朱競表示:“此次‘卓越管理獎’的設置和評選,,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學校對管理工作的重視,,管理和教學、科研一樣都是競爭力,。當前,,全校上下正齊心協(xié)力推進綜合改革,優(yōu)化管理,,提升績效是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作為基層一線的青年管理干部,更應該在這場改革實踐中發(fā)揮積極作用,,這既是自身學習提升,,努力進取的需要,也是助推學校加快發(fā)展,、內涵發(fā)展,、趕超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向獲得‘卓越管理獎’的團隊和個人學習,,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積極奉獻,為我們共同的‘家’,、共同的夢而努力,。”
團隊合作 管理顯著
教務處“教學質量與保障團隊”始終堅持“招之既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要勝”的理念,服務師生,,提升自己,。三年來,教學質量與保障團隊實現(xiàn)了浙江省普通高校教學工作及業(yè)績考核排名的新提升,。2012-2013學年學校業(yè)績考核排名從以往連續(xù)三年的排名第18位前進到第15位,。2013-2014學年,我校繼續(xù)保持了較好的成績,,排名第16位,,超出省內同類院校。
此外,,團隊充分認識到高等級”教學成果獎“的重要性,,提前謀劃,每二年評選一批校級教學成果獎,,開展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的立項工作,,對有可能沖擊高等級教學成果獎的成果給予資助經費,重點培育,。同時加強培育項目的匯報和組織研討,,聘請校外專家對成果進行專門指導、點評,,修改,,提升教學成果獎的申報質量;修訂《湖州師范學院教學工作獎勵辦法》,,加大對教學成果獎的獎勵力度,,修訂《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學工作業(yè)績考核辦法》,對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或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教師的教學工作業(yè)績可連續(xù)5年或3年免予考核,,考核成績直接定為優(yōu)秀,,且不占學院優(yōu)秀比例,來鼓勵和引導教師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最終,于2014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的好成績,,實現(xiàn)了我校歷史上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零的突破。
在2012年學校首獲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項目后,,該團隊再接再厲,,認真組織,2014年實用技能型淡水養(yǎng)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獲第一批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改革試點項目,,使我校國家“卓越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項目”又有新拓展,。
理學院“創(chuàng)一流學科服務團隊”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重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yǎng),。以現(xiàn)有國家教學名師,、省錢江學者等為基礎,在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養(yǎng)上狠下功夫,。一是主動出擊,,聚集英才。二是推進內部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為人才的成長提供平臺,,在出國進修、科學研究、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三是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為新引進教師配備導師,提高業(yè)務水平,。四是鼓勵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訪問、參加并主辦學術會議,、申請聯(lián)合基金項目等,。三年來,學院新增教授6人,,副教授5人,;新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 人;入選省“151人才工程”3人,、獲“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名,、引進省創(chuàng)新型千人計劃1人、聘請“國千”,、“長江學者”客座教授1人,。
幾年來,學院注重教學科研的管理工作,,彰顯學科建設成果,。學院現(xiàn)擁有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學科2個,國家特色專業(yè)1個,,省“十二五”優(yōu)勢專業(yè)和教育部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重點專業(yè)2個、省“十二五”本科高校新興特色專業(yè)建設項目1個,;有國內“高校理論物理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yǎng)平臺建設”1個,,省高校創(chuàng)新團隊1個,省高校教學團隊1個等,,數學與應用數學和物理學專業(yè)被列入一本招生,。
求真務實 創(chuàng)新管理
護理系是整個醫(yī)學院學生數最多且教師又少的系,尤其是近幾年,,護理學專業(yè)呈跨越式發(fā)展,,辦學層次多,有???、本科和研究生,涉及面廣,。面對管理繁瑣,,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的狀況,史平副教授作為護理系主任在管理中秉承 “厚人文”理念,,始終滲透人文關懷,。
她帶領系部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經常帶領教師開展教研室活動,、學術沙龍等,。特別注重實踐能力培養(yǎng),,如開展模擬情景教學,、高仿真案例教學、模擬護理查房等,,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她帶領護理系老師把十年前一個比較簡陋的實驗室發(fā)展成今天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先進性的護理實驗中心,,還定期組織開展自我檢查,,如實驗環(huán)境、安全情況,,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教學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和安全。她還與同事們精心設計系部文化環(huán)境,,使得走進護理系的人們耳濡目染,,達到感人身心、奮發(fā)努力,。每年國際護士節(jié)精心組織開展準護士加冕儀式,,受到學校和社會的認可,已成我校文化品牌,。護理系先后被評為校級“三育人”先進集體和省級“三育人”先進集體,。
她還特別注重對年輕教師的栽培,毫無保留地手把手傳授教學方法和操作技術給她們,,器重她們,、肯定她們,曾主動將出境出國學習的機會讓給年輕骨干教師,,讓她們成才成長,。護理系年輕教師這樣評價:“史老師對系里的老師和工作的奉獻可謂功不可沒,她用慈愛呵護青年教師的心靈,,帶領我們進行教學研究,,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提起龔館長,,我們圖書館每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龔館長不僅人好,而且把圖書館的工作氛圍也營造得很好,這幾年圖書館也發(fā)展地非常好,?!眻D書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圖書館館長龔景興在管理模式上,,更多地采用制度約束,、人性管理的方式。在執(zhí)行文明規(guī)范服務的基礎上,,近幾年,,圖書館相繼出臺了館領導周巡查制度、學生督查制度,、業(yè)務督查制度等,,許多措施均為省內圖書館界首創(chuàng),保證了業(yè)務工作的良好運行,。同時,,在嚴格執(zhí)行制度的基礎上,圖書館又設計了不少人性化的補充措施,。本著實事求是,、扶弱幫困的精神,提倡同事互助,、館內協(xié)調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執(zhí)行過程中的難題。
龔景興長期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性管理改革,如在全省率先改革借書超期罰款制度,,推出讀者借書超期免罰款而以參加圖書館相關知識考試代罰的方式進行管理,;送服務出校門,與地方政府聯(lián)合開展讀書推廣活動,,主動為湖州中小學教師,、南太湖精英人才免費辦理借書證,上門為他們介紹圖書館資源利用方式和文獻檢索基本知識,。
近幾年,,在龔景興的直接主持參與下,圖書館創(chuàng)建了一些特色專題文庫,,如民國文獻中心,,已經成為省民國中心湖州分中心的有效資源基地;東方語言文學特色書庫,,在國內圖書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香港作家文庫,,也是國內圖書館僅有的特色庫等。他還致力于拓展收集文獻的新思路,,主動與社會各界進行聯(lián)系,,接受了上海魯迅研究專家沈倬先生、湖州知名記者湯建馳先生,、湖州市民吳女士等的全部家藏圖書,,數量均達千冊以上。
沈月娣教授在2012年4月?lián)螌W校新成立人文社科處處長以來,,主動克服困難,,積極謀劃學校人文社科發(fā)展規(guī)劃,組織和帶領相關人員起草了《湖州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繁榮計劃(2012—2020)》及三個配套政策,,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校人文社科科研項目爭取能力逐步增強,科研成果質量明顯提升,,社科研究培育力度加強,科研服務能力逐漸增強,,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階段性目標,。
李慶峰教授于2012年4月?lián)螌W科規(guī)劃與建設處、研究生處處長以來,,始終堅持制度建設是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從“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學科建設制度的廢,、改,、立”和“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的系統(tǒng)建設”等三方面入手,著力推進學科與研究生教育的制度改革和系統(tǒng)化建設,。特別在聯(lián)合培養(yǎng)研究生方面,,與蘇州大學的合作實現(xiàn)了我校首次與省外211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零的突破;與寧波大學的合作落實了首次對方為我校單列培養(yǎng)指標的目標,。
學生記者:陳穎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huán)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